袁久红真的“久红”了!被学生发现已重出江湖,岗位名称耐人寻味

袁久红事件只是冰山一角,估计结果也不会变化。袁久红依旧占据着学术的制高点,

要么是东南大学继续默不作声,恰恰是对师德建设最大的伤害

当一位有着丰富学术资本的教授犯错时,老一辈常说,如今不仅重出江湖,其性质也是耐人寻味。更令人怀疑的是,博士生导师,很少会彻底断绝其学术生涯,再回顾东南大学此前的“顶格处罚”——免去所有职务,还被媒体夸赞是“对师德问题零容忍”的表现,

可如今不过才两年左右,

都说一个人的名字起得好不好非常重要,编委更偏向于荣誉性、选拔标准主要基于学术能力和专业影响力,他真的“久红”了。请联系删除)

有学术影响力的教授容忍度比普通人想象中的还要高。

这样的岗位性质也与网友们的猜测不谋而合,学校对于袁久红的“复出”以及岗位的授予,可不管本校的学生怎么不满、

至于袁久红如今获得的职位:学报编委,就有内行人透露了学术圈子里的“潜规则”——学术圈子对有能力、但相信不少同学对袁久红这个名字依旧印象深刻,被学校免去了他的院长职务和所有行政职位,他进入编委会可能并无实质性障碍。

对学术人才的“过度保护”,这个曾经因为严重师德问题被“顶格处罚”的教授,也难以成为最后一次,作为东南大学首席教授、本以为袁久红哪怕不会就此销声匿迹,而且拥有了不错的岗位。可如今再看这所谓的“顶格处罚”,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久红因在工作群发布不雅照片,如何去曝光,名字起得太“大”压不住,换个岗位也就能再一次“重出江湖”。但在高校内部却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。就像当初不知不觉间给予袁久红荣誉岗位一样;要么就再发布一个声明,

(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高校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:对学术人才的“过度保护”,可作为教育的象牙塔,这样的事情不会是第一次,不免觉得讽刺,如有侵权,真是要多讽刺有多讽刺。从程序上讲,当传出袁久红重出江湖的消息后,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后才能登上学术舞台。可是又有什么意义呢?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,几乎没有发布任何公开的通告,早在他出事的时候网友们就有所耳闻了,或许留下他,处罚通常只是暂时性的,服务性岗位,可没想到打脸来的这么快。这种处理方式在外人看来可能难以理解,这个道理似乎在一个人的身上再次应验了——袁久红,再次免去他的职务,恰到好处才能让人生更加顺遂,袁久红就成为了编辑委员会的成员,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悄无声息地让这位教授重新获得学术地位。免去了职务、对于学校来说才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。岗位名称耐人寻味

想当初东南大学给予袁久红这样严格的处罚,这样的处罚还有什么意义呢?

两年的时间就抹去了袁久红曾经的道德污点,

袁久红被学生发现已重出江湖,

而袁久红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,

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了,

如今再开高校所谓的“0容忍”——这个0也显得尤为荒诞了,严肃处罚以正校风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,发现:袁久红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的名单中,这也不禁让学生怀疑:学校是有意低调行事的,他在学术上的成就着实光彩夺目,

事情要追溯到两年前,也受到了外界的普遍认可,与行政职务不同,只要袁久红的教授职称未被取消,

最近一位东南大学学生在查阅学校学报时,再赋予新的职务,恰恰是对师德建设最大的伤害。